天天日报丨新增绿道50公里、设立城市观鸟地,北京市民今年将有新绿色福利
新增绿道50公里、设立城市观鸟地、为水鸟等野生动物提供迁徙“加油站”……今年,北京市民和在北京生活的小动物还将收获一波绿色福利。
(资料图)
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今天(2月2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市民身边将再添22处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
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剑平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北京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5.3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森林蓄积量达到3164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3平方米,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达到9070亿元,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880万吨。“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首都最美的生态底色更加厚重亮丽。”
去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现圆满收官。五年来,工程累计实现增绿102万亩,首都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扩展,城市总规确定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城市休闲公园18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323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程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保育小区479处。
去年提升改造全龄友好公园30处
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核两翼”其中一翼,2022年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编制和六环高线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建成城市副中心首个碳循环公园和首个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及碳中和科普基地。
以公园城市为引领,全市公园绿地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温馨“绿色家园”。2022年全年提升改造全龄友好公园30处,进一步满足各年龄段、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游憩需求。完成围栏优化7.9万延米。
深入打造推广“京·花果蜜”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挖掘推广10个特色点位作为网红打卡点。
今年将新建回龙观和天通苑等10处郊野公园
据周剑平介绍,今年,全市计划完成生态修复12万亩,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6平方米,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20万吨。
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结合城市更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多元增绿,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形象将全面提升。市民身边将再添22处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使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9%。
平原地区积极挖潜增绿,造林重点向“三山五园”周边、回天地区、南中轴区域、绿隔地区等城市重要节点集中,向城市副中心、京津冀生态廊道等重点区域集中,持续推进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新建朝平、回龙观和天通苑、未来科学城等10处郊野公园,新增绿化1万亩。跨年度实施的奥北二期、朝阳兴会、润枫等公园“五一”前完成全部绿化,“十一”前开园。
创造暗夜空间,为小动物栖息创造条件
今年,北京生态系统功能将进一步提升。通过近自然经营,优化森林结构,实施山区森林经营70万亩,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建设各类林分经营示范区30处,补植栎树100万株(穴)。通过建设动物饮水区、增加食源蜜源植物、保留野花野草,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0处。郊野公园积极开展自然带、小微湿地建设,创造暗夜空间,为小动物栖息创造条件。
实施“地被变革”,大力推广丹麦草、苔草、麦冬等乡土、节水、耐踩踏、易维护的植物。完善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全面落实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昌平沙河湿地公园等湿地修复;在水鸟迁徙停歇地,构建完整食物链,为水鸟等野生动物提供迁徙“加油站”。
科学设立城市观鸟地、露营区等场所
市民绿色福祉将进一步增加,全市将再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30处,完善郊野公园配套设施,对20个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提升生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林阴园路、便民停车场,科学设立自然体验活动区、城市观鸟地、露营区等场所。
新增绿道50公里、建设森林步道100公里、林阴化道路20条,立交桥垂直绿化示范20处。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促进城市绿道、滨水廊道、森林步道等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